首页 > 行业 > 阅读

华大基因新冠后遗症仍存 2023年净利润下降88.64%

(观察者网 文/王力 编辑/徐喆)近日,华大基因(300676.SZ)公布了2023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公司去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8.29%,净利润同比下降88.64%,虽业绩变动虽在意料之中,但其下滑幅度之大仍不免令人侧目。

在全球生物技术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浪潮中,华大基因亦难独善其身,特别是与新冠疫情紧密相关的检测业务收入遭遇大幅度下滑。

作为基因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华大基因一直站在行业变革的风口浪尖。过去几年,公司凭借在新冠检测领域的卓越表现,实现了业绩的跨越式增长。然而,随着全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相关检测需求急剧下降,华大基因的检测业务收入也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华大基因所面临的挑战并非孤例。据已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迪安诊断(300244.SZ)、金域医学(603882.SH)、九安医疗(002432.SZ)和圣湘生物(688289.SH)等企业在2023年的净利润预减幅度均超过70%。这些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依赖防疫相关产品实现了非常态化的业绩增长,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其业绩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幅下滑。

当前,华大基因也在不断求变,业绩快报中,公司提到生育健康业务和多组学业务的收入同比略有增长,肿瘤防控业务更是实现了显著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华大基因等领军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检测业务持续低迷,连续三年净利润大滑

作为全球领先的精准医学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大基因其业绩表现一直备受关注。

从近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来看,上年度华大基因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3.53亿元,同比下降38.29%。这一业绩下滑的背后,反映出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挑战。

公司解释称,业绩的大幅下滑主要受到行业周期的影响,导致公司相关检测业务收入出现较大下降。此外,公司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表现。

报告期末,华大基因的总资产预计为136.57亿元,较期初下降5.06%。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98.61亿元和23.82元,均较期初下降2.13%。

而公告内“相关检测业务”则直指新冠检测业务。回顾华大基因的历史业绩,公司曾受益于新冠检测业务的强劲增长。在2020年,华大基因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超过100个火眼实验室,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一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656.43%。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产品)在2020年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占主营业务比例达66.24%。

然而,到了2021年,华大基因的业绩出现了下滑。尽管公司仍然在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新冠检测业务的需求逐渐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净利同比下滑31.55%。

这一跌势至2023年仍然继续。尽管公司在生育健康业务、多组学业务领域以及肿瘤防控业务方面实现了同比略增或显著增长的收入,但整体业绩的下滑仍然不可避免。

面对业绩下滑的压力,华大基因在报告期内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和供应链策略,推动主营业务的稳步发展。公司加大了研发资源的投入,以保持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报告显示,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2022年度有所提升

此外,华大基因在生育健康、多组学业务和肿瘤防控等领域的积极表现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未来,华大基因需要继续加强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以应对行业周期带来的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华大基因而言,如何在新冠检测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新冠检测行业“退潮”,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应对市场变化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反复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受国内外公共卫生防控政策的影响,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及仪器的需求急剧下降,导致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近期,除华大基因外,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九安医疗和圣湘生物等知名ICL企业纷纷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将出现大幅下降。这些企业均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冠检测行业需求的收窄。随着国家监管趋严,对机构和人员资质、质控要求的增加,新冠检测实验室的运营成本逐步增加,同时检测利润逐渐下降。

从产业链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检验仪器和试剂生产商,下游主要是医疗机构和检验者。独立于医院的医学实验室(ICL)在这一链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集中收集并检测样本,然后将结果送回医院供临床使用。这些实验室在新冠肺炎检测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疫情的变化和公共卫生政策的调整,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及仪器的需求开始急剧下降。这是导致企业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市场的这一变化,许多企业开始审视自己的主营业务,加大研发投入,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一些领先的企业如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九安医疗和圣湘生物等已经开始调整战略,加大在体外诊断(IVD)领域的研发投入。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寻找新的增长点。

尽管当前来看,新冠检测的需求收窄对体外诊断业务有一定的影响,但ICL行业在中国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来看,中国的ICL行业可分为普检和特检两大类。普检行业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规模化程度较高,但利润较低;而特检行业则相反,技术难度高,规模化程度低,但利润较高。因此,高价值、高技术平台的特检业务成为了头部ICL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自2016年至2020年,中国的ICL行业市场规模由117亿元增长至3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2%。未来,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医保控费压力的加大以及DRG/DIP付费方式的改革,ICL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企业需要灵活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拓展新的应用领域等方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本站备用网址 www.818.mom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