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北大辛德勇教授的求职信为何引发学术界轰动?

日期:2023年01月06日 19:42 来源:观风闻 作者:佚名

 

微博@储殷:

北大辛德勇教授在新年公开发了一封求职信,引起了轰动。苏德超教授、黄日涵副教授也都谈到了这个事情。

我看了一下这封公开的求职信,大致上是辛教授没有评上北大的博雅教授,觉得北大对自己不公。

老实说,大学校园早就内卷的厉害,评奖、当官、课题、职称,僧多粥少、狼多肉少早就是常态。内卷的结果就是标准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留学经历、论文档次、项目评级,林林总总,很多时候设立标准的意义,就是为了卡人而不是选材。活在这种内卷中,憋闷委屈与烦躁不安是每个人的常态。每个人都必须去干很多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荒唐的是很多事情不仅仅是自己觉得问题,就连考核者也认为是毫无意义的。

大学老师在通常情况下就是论文民工,这几年又异化成为项目民工。而这些论文、项目许多又根本只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码字。所有的目的其实不过就是为了提高待遇。

辛教授不做项目,只是写文章教学,这一项恐怕就很难有学校能够接受。最近几年不少学校和我谈的时候,都是一年5-8篇核心,五年一个国家级课题,说实话不是不可以做到,但做到以后其实也谈不上还能干别的事情了。但收获自然就是待遇,一年四五十万,相比于原单位也是翻番了。北方乃至北京的不少学者年轻的时候拼命写文章、申项目,等到职称够了,到南方去变现也是非常成功的人生选择。

只是辛老师要求不低于北大博雅教授的待遇,这个待遇可不低呀,文科教授百万年薪,我所知道的,真的不多。还要允许不做项目,恐怕真的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学术界跳槽,通常是待价而沽或是私下托人,这么公开求职虽然敢为天下先,但学校这边恐怕会考虑很多问题,教育部怎么看?社会舆情如何?

所有待遇、资源受制于人,却又希望保持独立、自尊,在很多时候真的只能取决于对方的雅量。但是对方如果没有这个雅量,吃相就是难看,作风就是这么不公,你也无可奈何。既然如此,还不如在校外,多些挣钱的门道。

几年前,我去农村,看到朋友喂猪,残羹冷炙往食槽里一到,敲两声,就看那群猪争先恐后地挤在一起。本来看的挺新奇,一个学者冷声道,这也太像申请项目、评职称了。这一句说的众人立刻就郁闷了。

我突然看到一头猪懒懒地躺在一边,有点冷漠和不屑一顾地看着这群猪在抢剩饭,我非常惊讶这头猪怎么这么有尊严?

朋友说,这头猪经常跳到栏外自己找吃的,在外面能搞到吃的,在圈里面就比较有尊严。

你问我怎么看辛教授的事情,我就突然想起了这件往事。很多道理,猪都懂。

附辛德勇教授的求职信↓↓

新的一年就這麼開始了。

俗話說“窮則思變”。我也想看看能不能有所變化。

簡單地說,我講過,北大有一批可以工作到70週歲的教授,稱作“博雅講席教授”。北大認爲我不夠資格享受這個,可我覺得自己完全有資格享受這個。這很不公平。

所以,進入新的一年了,我想看看有沒有學校願意讓我去教書。

我不在乎學校的等級(地方師專也行),也不在乎工作的地點,當然若能在北京會好些,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等海外地區更好,衹是不敢奢望(前兩年海外一家獵頭公司找到我,幫助香港大學找人,我遞交了簡歷,但最後可能覺得我不能英語授課而作罷)。

我能做的事情,在教學方面,是相當於每年其中一個學期不低於8學時的教學工作(必要時可增加),本科生和研究生課都可以上(我在北大一直上本科生課,而且很喜歡講課),可以講授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自然科學史等學科的課程。在學術研究方面,我只能說會盡力而爲,努力工作每一天,具體能做出什麼,我不知道,也沒有研究規劃。

我的缺點一是不能承擔任何研究項目,只能隨心所欲地做研究,但也不會向學校要求研究經費;二是本人學歷很低,本科上的是哈爾濱師範學院,碩士、博士雖然稍微好一點兒,但也衹是陝西陝西師範大學。

若有單位願意接受我,在北京,上課的時間沒有限制,根據學校的需要;若在外地,最好能集中在同一個學期安排課程,另一個學期我想在北京家中從事研究。

比較在意的條件:

(1)70歲以前不退休。

(2)工資待遇參照北大博雅講席教授。因爲就這兩點讓我覺得北大對我太不公平,可謂欺人太甚。

(3)京外地區的話,給間能做飯的宿舍臨時用。

我知道這不容易,但不管能不能找到合適的新單位,我都會充滿自信地繼續努力工作。

我在北大努力工作了19年,不欠北大什麼,我當然有資格毫無愧色地在這裏繼續工作下去。

不管有沒有單位給我機會,我都爲自己的學術努力和學術成就而自豪,我相信自己還會做出很多新的研究。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的熱情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努力從事學術研究的強大動力。有你們的支持,我的學術研究一定日新月異,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在這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在這特殊的年歲裏,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遂順!也願大家多多保重。

附辛德勇教授在其求职信引发关注后做出的回应↓↓

感謝這兩天很多朋友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包括新增加的關注者。

這大概與我想要離開北大另找工作單位有關。

我在北大工作十九年了,十九年是個天之大數。不懂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寫的《古詩何以十九首》(見拙著《史事與史筆》)。

這十九年,是我從事歷史學教學和學術研究精力最旺盛、能力最強的十九年。我感謝當時的北京大學,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條件;特別是牛大勇老師,是他做系主任的時候,給了我這個機會,也給我提供了最好的工作條件。

知恩圖報,這十九年我也努力拼搏,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包括爲了更多地上課、更好地上課,放棄海外講學的邀請。學術研究成果更是有目共睹,用不着我多說。

但北京大學相關管理者(標準的稱呼叫“領導”),也應當合理對待我的付出和成果,然而我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和對待。反覆溝通將近三年,還是無人理睬。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管理者的意向不是一清二楚了麼?—— 你辛某人在我們北大不配。這樣自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既然如此,那我衹好試試有沒有地方會給我以相應的承認。遺憾的是我把最好的年華和精力都已經給了北大了。雖然我到哪裏都會一如既往付出全部精力,但畢竟年齡漸增,衹能期望得到諒解了。

若有單位願意接受我去工作,單位的規模和級別我都無所謂,就是希望能給我北大不肯給我的兩點:一是至少工作到70週歲,二是工資待遇參照北大博雅講席教授(我也不知道北大博雅講席教授給多少錢,但若有人能接受我,這個恐怕不難去瞭解)。所以大家不要再問我哪裏去哪裏不去,條件合適哪裏我都去,南極和北極也去(但若有兩個以上單位願意提供幫助,我當然會選個條件更好的地方)。

最後,和近日新來的關注者講一下我這個公衆號的特點——就像公衆號名稱“辛德勇自述”所體現的那樣,我在這裏衹是表述我自己的學術認識和相關學術活動。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不管有沒有單位願意提供幫助,我都會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自己的研究(教學,北大既然看不上我,當然我沒必要太自作多情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也在這裏給大家提供更多新的學術認識。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8.com/n96294c8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北大辛德勇教授的求职信为何引发学术界轰动?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457) 热点(2555) 新闻(12723) 国际(4972) 娱乐(4101)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372) 音乐(2082) 民生(3418) 行业(199) 财经(1453) 股票(34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1) 男士(75) 美容(43)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8) 健康(269) 养生(104) 医学(326)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50) 购物(11) 美食(58) 创业(88) 社会(9559) 观点(993) 房产(1018) 汽车(234)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05) 展会(4) 数码(201) 足球(217) 体育(964) 教育(1312) 高校(1554) 法制(2000) 军事(546) 游戏(235) 美女(17220)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399) 读书(294) 励志(177) 灵异(52) 奇闻(158) 趣闻(177) 历史(144) 人物(87)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75) 情感(151)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1)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